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华夏远征军之我的团长 > 第261章 荣誉第三师

第261章 荣誉第三师(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2个补充团(1500人)

1个独立炮兵团(1500人)

1个半机械化运输团(1500人)

1个师直属加强警卫营(1200人)

按国府军队的质量,估计送过来的那批士兵当中,最起码会被龙文章他们裁掉几千人。

要说现在国府军队里的师级单位人数也是参差不齐,按最普通的标准师来讲,就是简简单单的直属部队+3团制。而其他像什么德械师、调整师、整编师…编制人数都不尽相同。

与最早的两旅六团制德械师不同,一个满编主力师拥有三个主力团、一至两个补充团、一个炮兵团和运输团、外加若干个直属部队,却没有旅一级的指挥单位。

其实师下面设旅,旅下面设团,是二战前最流行的做法。一个师下面2个旅,每个旅2个团,或则设3个旅共9个团,成为矩阵式的结构,规模比较大,这样的部队也被称作甲种师。

但各国在后面的战争中发现了问题,首先是部队过于臃肿,其次是指挥层次比较多,有些时候会造成命令重叠或传达不便的情况。

在战场上这样的大单位不容易快速摆开,师级命令如果通过旅一级来传达到团,就会显得比较缓慢,甚至延误战机。

所以主力作战部队在一万一千人左右最合适,剩下的全丢到后勤岗位上去。

另外还有后勤辎重营、工兵营、宪兵营、医疗营、通讯营……等辅兵部队,全师满编过后总人数在15000余。

主力作战部队全部以美械装备为主,基础单位还是以12人为一个班3x3进制。

一个排下辖3个步兵班,增设1个迫击炮班,一门60mm迫击炮。(55人)

但如果师级的命令越过直接联系到团,那么旅这一级除了日常管理功能外,在战术上又凸显出了多余和累赘。

事实证明在国内与日军的正面战场上,往往大多数时候都以师级作为主要战略单位,以团级作为基础作战单位,取消师辖旅更能缩减指挥层次,让部队做到快速反应。

但旅一级并没有就此退出军队编制,它更多是作为单独的作战单位运用于战场上。

所以最终决定还是按主力师来整编部队,荣誉第三师下辖:

3个主力团(每团2500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