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三国之群芳寻踪 > 第一百十二章:董卓到洛阳

第一百十二章:董卓到洛阳(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董卓摇摇头,有些不信,因为他派去的斥候都传报说金良往各个地方都派出了五六千人马增援,大张旗鼓,锣鼓喧天,这还能有假。

李儒便笑道:“父亲还记得中平元年那个冬天,父亲设巧计逃过羌人包围?”

郑浑从兄长郑泰那里得知金良如今是太后和天子面前的宠臣,是这次移驾襄阳另立中央的主谋,虽然官职不甚高,却手握兵权,乃新朝廷第一权臣,只要他一句话,自己绝对能摆脱白身,他这样的大人物不会轻许诺言,只要自己追随着他,那工部尚书之位迟早是自己的,兄长郑泰一向看不起自己做的事情,可他还不是要跟自己平起平坐,想到这里,郑浑胸中泛起快意和激动,连忙向金良叩谢:“郑浑愿为将军尽犬马之劳,虽肝脑涂地,亦在所不辞。”

金良连忙把郑浑扶起:“如今人多嘴杂,不宜多叙,我们以后再慢慢商议如何大炼钢铁。”

郑浑会意,退到一边。

金良又和黄琬、马日磾等大大小小的同朝官员寒暄一番。然后结束了拜师礼,前去觐见何太后和少帝刘辩。何太后自是冠冕堂皇地勉励了金良一番,说要好好跟随卢植大人学习儒道兵法。要在百尺高杆上更进一步。少帝刘辩在船舱里闷得发慌,非要让金良带着他去一楼甲板上看看黄河汹涌澎湃的气势,被何太后喝止。

觐见太后和少帝完毕后,金良又被卢植邀去前去议事,杨彪和黄琬二人已经坚定了辅佐少帝刘辩的决心,便急不可耐地商议日后的方针大计。跟这些老家伙一起探讨国家大事时,金良不好拿出交椅让这些食古不化的老古董们坐。只能如跪针毡一样地跪坐在那里,目不斜视。屏气凝神,规规矩矩的,一动也不动。

郑浑想了想,便欣喜道:“此法甚为可行,待我到了邺城便筑炉试炼。只是不知奉先公何以知道有此灌钢之法。”

金良曾经在《北史-艺术列传》读过里面的记载,“綦毋怀文造宿铁刀。其法烧生铁精,以重柔铤。数宿则成钢。以柔铁为刀脊,浴以五牲之溺,淬以五牲之脂,斩甲过三十札。”

只是金良绝对不可能把这个实情告知郑浑,便诡言道:“我之前去征伐时曾得一书简,里面记载了炼钢之法,似是如此模样,不过那书简已经残破,被我丢弃。”

郑浑听金良这么一说,很失望地说道:“本来我想看看那书简里对灌钢之法的详细记载,却已残破,真是可惜,看来我只能自行摸索了。”

金良笑道:“以文公之精益求精,必能摸索出更好的炼钢之法。”

卢植等人看了甚为惊奇,他们原来以为金良自边地来。素无教化,应该是不懂礼仪,坐姿歪歪扭扭的,谁知道金良坐得比他们这些硕儒还要规矩三分,不由得刮目相看。

金良却在心里感慨,没办法,现在哥们威望尚轻,无法服众,还需要仰仗你们这些老家伙了。只好在你们面前表演得好一点了。

卢植凄惶地说道:“接到传报,乱贼董卓已经领兵进入洛阳,西凉贼兵已经控制皇宫。陈留王也被董卓控制。”

众人尽皆大惊失色,唯有金良一脸镇定,因为这个情报是他先得知,皇家密探总使吴苋已经飞马传书过来,告诉了事情的经过。

就在金良大军刚从小平津大营撤离,董卓那边的军师李儒就看出洛阳城的空虚。对董卓说:“父亲,看金良此前的架势。往洛阳西门增兵数千,往皇宫增兵数千,往北门增兵数千,绝对有诈,他麾下并州人马才八千人,往那几个地方都增了兵,他自己还剩下多少兵马,金良向来私心自用,必定不会心甘情愿把兵马交给朝廷,孩儿料定金良明是增兵,暗是减兵。此前他不惜重金封赏所有部属,便是为了今天能够把这些军队带走,拥兵自重。孩儿敢说,洛阳城内必定防守空虚,洛阳西门城头上的统领也绝非是金良的亲信。”

郑浑又向金良一拜:“精益求精!我以贤霆公此言自勉,必定为贤霆公献上更为精妙的炼钢之法。”

金良沉声道:“不只是炼钢之法,更有诸般兵器制造之法,比如连弩,比如投石车,比如火药,比如火油,这些都须文公为我主持。文公既无官职在身,不如入我幕府,为镇南将军麾下军械曹,负责所有军械打造。”

郑浑望了已经走远的郑泰,眼神里略有犹豫:“郑浑还是想如同兄长一般,被举荐孝廉登入朝堂,不想终日与铁器为伍。”

金良看郑浑的犹豫神态,便笑道:“文公之才,与乃兄不同,何必舍己之长,而取己之短!”

说到这里,金良压低声音,给郑浑一个定心丸:“文公可知,我大汉制度,实权不在三公,亦不在九卿,而在尚书台,三公若不领录尚书事,便如同摆设。我欲建议太后和天子调整尚书职位,预设六部,其中一部设为工部,我心目中的工部尚书非文公莫属,奈何你年幼资浅,可先为我镇北将军军械曹,等六部齐备后再转入其中兼领郎中,继而迁侍郎,后迁尚书之位,如此便和乃兄郑泰并驾齐驱,不知文公意下如何?”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