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八零年代女首富 > 八零年代女首富 第650节

八零年代女首富 第650节(第1 / 5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为啥呢?很简单。

一个是交通便利,海城算是一个枢纽,海陆空交通工具都有。

林博士要在大陆建厂的话,那肯定得从外面请工程师。因为断层时间太久了,光靠大陆的专业人士,现在这事真没啥希望。否则也不用从531变成908,从战略变成工程。

美国的芯片行业,华人工程师出头的不少。他们过来参与建厂,拖家带口的可能性很小。交通方便,他们回去探亲也方便。

另一个就是海城的城市氛围。要怎么形容呢?两个字:洋气。

因为他想建芯片厂。

他出生在大陆, 成长在台湾, 工作在美国,近年来才回台湾,参与了芯片厂的创建。

但他希望在大陆建芯片厂。因为这是他父母的理想, 他父母当初是一块儿撤去台湾的,那会儿他才刚上小学呢。

周秋萍没说话, 只听对方说下去。一般人到大陆创业, 第一反应应该是找政府, 尤其是芯片行业。

就是台积电能飞起, 也少不了台湾政府的大力扶持。

大陆虽然已经改革开放十几年,但摸着石头过河是真摸着。一直到今年开十四-大,才正儿八经提出市场经济的概念。

在这种大背景下,洋气的海城更加适合从海外归来的华人。否则格格不入的生活习惯和氛围,会让人家不自在的。

对,她就是考虑的这么周到。

她甚至已经考虑到了,如果有这么多人过来的话,那应该如何安排人家的住宿?

长期住酒店肯定不现实,得有个稳定的住处。

林博士像是在叹息:“我原本参与的是无锡一个项目建厂,但审批实在太慢了。芯片行业更新很快,再等下去,准备引进的生产线已经落后了。我希望能够以更快的速度做事。”

自从改革开放之后,大陆也启动了芯片工程。1986年的叫做“531战略”,1990年的又叫“908工程”,都是国家部委牵头的大项目。

无锡的那家工厂,承接的就是908工程。但现在已经是1993年了,这个工厂还没影子,技术尚未引进,工厂也没开始建。

但周秋萍感觉建不建也无所谓。因为很可能等它建好的时候,那引进的技术早就被淘汰掉了。

周秋萍开门见山:“那你需要我们做什么?是帮忙联系地方政府还是单纯的投资?政府的话,海城我们比较熟悉些,如果需要土地的话,浦东那边我们有地,可以划拨出来用。我个人建议可以选择海城。”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