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 第三百五十三章 金星与火星

第三百五十三章 金星与火星(第2 / 5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他很快就通过光谱的分析得出证据:火星大气里氧和水汽的含量不会超过地球的数千分之一。

只此一个条件,便足以说明火星上存在文明的几率极低。

以目前的望远镜技术,观测太阳系内的星体是众多天文学爱好者很常规的一个选择。

而且火星运河问题听起来就非常吸引人,距离又比较近,作为研究课题再好不过。

李谕笑了笑,自己看来要打破大家的幻想了。

实际上,后世我们提到天文学,很多时候会叫做“天体物理学”。多了“物理”两个字,内涵可就大大提升了。

后来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天体物理学是个常客。

罗威尔还列出了很多火星运河存在的“证据”,比如他在文章中登出了一张自己绘制的火星地图,上面甚至有绿洲,并且详细记录了季节性的变化,声称它们似乎反映了庄稼的荣枯。

行文中,罗威尔对李谕也难掩崇拜之情。此前他就对李谕发现了冥王星欢呼雀跃。

罗威尔是哈佛大学的毕业生,算是个业余天文学家、数学家。

他的经历是不少业余科学家的典范:出生在优握的家庭,衣食无忧;长大后工作轻松又薪酬很多。

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做到有钱又有闲,然后做自己比较喜欢的事情。

而且虽然名字有点误导性,很多人可能以为天体物理学研究的东西很大。实际上天体物理学在理论上是深入到原子核内部后才开始大放异彩。

什么白矮星、中子星以及恒星演化理论,都离不开原子物理学。

这就是物理学有意思的地方。

只不过,在二十世纪初,天体物理的研究方法并没有多少人会使用。

李谕沾了这个大光。

费马也是类似的情况。

至于为什么这些人喜欢自然科学,我想有可能是他们一方面觉得有趣,天生的兴趣使然;另一方面也可以向别人证明自己的聪明智慧超过其他人。

从牛顿开始,擅长自然科学在贵族圈里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情。

不过考虑到欧洲的贵族文化,你如果没有举世瞩目的成就,只是业余爱好可不行,必须首先是个贵族。

罗威尔研究的火星问题,是当下天文学的一个热点,毕竟不是所有天文学工作者都有机会使用大型天文台。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