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 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蟹不如一蟹

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蟹不如一蟹(第3 / 5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

今年李谕照旧举行了全国范围内的数理竞赛,不限年龄不限学历,然后把前几名召了过来,准备送他们出国继续深造。

两名来自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后来的东南大学)的学生讨论决赛着题目,葛正权说:“听说你不仅参加了物理竞赛,连数学竞赛都参加了,也拿了一等奖?!”

“没关系,请坐吧,”蔡元培说,“刚才胡适之博士和我聊红学,你看,现在就连研究文学都离不开科学方法了。”

李谕说:“胡博士说的‘科学的方法’中的科学二字,我觉得是广义的,而非狭义的。”

鲁迅也乐了:“要不是大家都听过您的讲座,还不知道您话中的典故其实是广义相对论与狭义相对论。”

胡适说:“可不是嘛!现在研究文学研究历史的,要是不懂点相对论,都没人和你说话。傅斯年几天前从伦敦大学给我回信,说正在学习相对论和量子论。”

要不说二十世纪以后就是科学时代了,尤其在二十世纪上半叶,全世界对科学简直是顶礼膜拜的态度,不管研究什么学科,都要了解一下。

鲁迅说:“胡适之博士大举科学的实证主义,用来研究红学,我看八成就是听了您的科学论讲座导致的。”

李谕尴尬道:“我不就成了煽风点火的……”

胡适的这本书还算有两下子,比如提出《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曹雪芹是曹寅的孙子;八十回以后是高鹗续学;全书是曹家的缩影等等。

这些观点都是后世比较赞同的。

李谕和鲁迅凑到校长办公室门口,听见里面胡适正在说:“校长,您的观点太过牵强附会,主观味道太浓,要我说,就像猜笨谜。”

这挺好的,未来的义务教育,自然科学本来就是重中之重。

李谕说:“红学我没接触过,不过倒是看过《红楼梦》,其实我觉得蔡校长的索隐办法没什么不好,毕竟文学要温柔一点,很多观点的表达也没那么直白,更多人估计只是看个热闹,有意思就行呗。”

蔡元培笑道:“多谢疏才兄弟替我说话,不过我已经认同是胡适之博士赢了。”

给了台阶胡适立马就下:“是科学的方法赢了。”

这些小争论对他们来说稀松平常,动不动就要搞一次,压根不少事。

蔡元培并不在意胡适的批判,回道:“我的索隐全部自圆其说,影射文学在中国历史上由来已久,尤其是有清一代。而且我的索隐大都不是孤证。”

胡适说:“校长,您的办法明显不够科学,如今是新文化新时代,不能一直用老办法。”

祭出科学大旗,在此时是非常厉害的辩驳方法。

蔡元培明显有些落入下风,不知道怎么回答,正好看见门口鬼鬼祟祟的李谕和鲁迅,于是说:“李谕院士,周老师,你们进来吧。”

李谕闪身进来,呵呵一笑:“我们是路过,路过。”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