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一品富贵 > 第九十章 又玩大了

第九十章 又玩大了(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一名老工匠说道:“九郎,还是缺少南鹏砂。”

“老李头,别扯,什么南鹏砂,”宋九又翻看着记录,试验很详细,不但试验了各种比例,还试验了各地材料。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原因,确实很头痛,那能记得那么多东西,例如天然碱与硼砂的反应式能记住吗?如果一定要制造硼酸粉,那个就麻烦大了。抓了抓头,拿来笔,画了几个器皿,以及几根管子,标注好尺寸让三个工匠吹制。又拿来硫磺与硝石,让学子买来其他的一些东西。这是第一个试验,接下来还有第二个试验。凭这两个试验,最少得忙上几个月。

又吩咐三个工匠,别试验比例了,继续试验各种温度与不同产地的材料,并且抽掉硼砂。做完这些,宋九又揉脑袋,谁说容易啊,一不小心,又玩大了。

然后走出房屋。朝廷很现实,火药研发转到火药作去,钢铁调试在钢监,守门的士兵也离开了,大姐要想什么时候进来就什么时候进来。宋九无语,其实未来河洲开发,牵扯的东西会有很多很多,例如宋九想试验的东西,硼酸。用它来化成硼酸水,可以用于皮肤、有了它就可以治疗许多皮疹,皮炎,还不是主要的,现在冷兵器战场用的兵器质量都很差,有许多铁锈,一些兵士受伤后,往往就因它而死。若是有了硼酸水,再弄出高度蒸馏酒,每年都能将许多士兵从死亡线上挽救回来。

但由于宋九责任心不大,想到制造它,才想到了它的作用。

事情还不止这么多,河洲上的工钱要结算,七姐家要去,还有大姐又替自己找出一桩麻烦。也要到赵匡义哪里报到,问钢监的情况,顺便问一问桥与码头的事什么时候安排。最后有一件最重要的事,那就是钱!

接着又测验了物格学与会计学,学子学得都不大理想。

但能让宋九知道学子们的进度,才能决定从哪儿教,取长补短,学得好的往后挪一挪,学得不好的先让他们提问,最少得四五天时间才能勉强将两班学生进度拉平。

放学后,天气晴朗,燕博士与张博士带着一群学生来到河堤上教百姓。

热情过后,前来观看的人越来越少,还有数百人,多是外地来的游客,以及船上的人。这件事是赵匡胤最满意的地方,这叫重教化。不过学习的人也少了,国家渐渐安定,码头上越来越繁忙,还有河洲用了数千劳力,因此只有近千人学习,一半还是孩童。但也不错了,几个月后宋九招学子,这些学子至少有小学一年级水平,有的聪明,能有小学二年级三年级的水平。那么教起来就好教。最让他看中的是有部分人开始采用阿拉伯数字记账算账。

不知道到时赵匡胤会不会又紧张?

来到工地上,民夫们还未回去,到处都在劳动。大模样出来,高度比他想像的还要高,拨高了近乎三米,整个高度比南边汴水河堤还高上半米以上。这个高度是一个绝对平安高度,若这样还能灌进水,那么京城里会成为一片汪洋。但工程未结束,朝廷负责的那几个凹槽很早就挖出来,汴水疏浚了,凹槽很深,里面泊着一些船只。宋九自己负责的沟渠也挖好了,河洲尖端全部去掉,几个人工小湖泊同样挖好,只是到处堆着高矮不平的泥巴,没有完全平整。并且铺好了管道。这可是一项了不起的工程,先于南汴水筑半堤,让水从另一半流走,将堤内水抽干,下管道,再筑另一半堤,通向南岸两里多外一处低洼沼泽地改建的大池内。为了防止雨水进去,还要盖上一个长棚。花了很多钱,南岸百姓忽信忽疑,真成了,以后会有充足的农家肥,浇菜种庄稼育果树桑林,但能不能成,一个人都没有底。

胡老大看到宋九走过来,兴冲冲地迎上,说道:“小九,你终于回来啦。”

这个过程会很缓慢,但到了一定时候,量变就会产生质变。

宋九又带着二十一个亲传学子前去河洲。

三个老工匠拿出琉璃,几个学子拿出试验记录。宋九先看琉璃,略有点绿,不是太明显,只有放在阳光下才能看到一点儿,若不注意看都看不出来。说明里面杂质金属含量并不多。这个还可以改进。

就是不透明,浑浑沌沌的,试验室里还有一个大食运过来的硫璃碗,花了宋九十四贯钱。大食琉璃制品也不大规范,有的很近于后世的玻璃制品,透明亮泽,那个会价值连城。还有的同样浑沌模糊,带着严重的浑沌绿,那一种还能值钱,不过价不高了,一个差一点的琉璃碗只能值几百文钱。这是漂洋过海来的,在当地会更贱。这说明了西方此时工业与宋朝一样,极不规范。宋朝也有,不耐用,有的直接说就是真正琉璃,不透明,还有釉光泽。宋九拿来做样品的琉璃碗虽不是大食琉璃中最顶尖的,也算是高档的。

自家烧的这种琉璃与它相比差了好几个档次,不过好在它与宋制琉璃不同,不会一加热就碎裂。并且做过测验,只要不暴冷暴热导致热胀冷缩过度,它的耐热xing还超过了大食琉璃。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