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一品富贵 > 第二百七十一章 前兆

第二百七十一章 前兆(第1 / 4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这是很意思的一幕,赵匡义将会展现他手中的力量。后人往往颠倒这一过程,证明赵普做得对,实际非是,赵普在这件事上做得大错特错。

首先是谁动手的,赵普先动手的,包括将姚恕干掉,这都是发生在粮食危机之前的事。

然后是权限,此时三司分割宰相的权利,但没有读力决策权,依附中书生存,其地位就象玉苹在宋家地位一样,玉苹可以理财,但重大的投资与支出必须经宋九同意。

税要征多少,一是赵匡胤的宽民政策,二是中书的决策。

救济灾民,同样是中书的决策。恰恰是这两项,导致了粮食危机出现。

赵匡胤大怒,不是半年时间,实际留下的只有两三个月时间,还有一个汴水河封,也就是江淮秋粮若九月中旬不发,那只有等明年春暖花开的时候才能运到京城。.

赵匡胤当着群臣的面大骂楚昭辅:“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你不素为计度,看到仓储垂尽了,才请求分屯兵旅,括率民船,以给馈运,当真是良策!”

九年之蓄非是全国姓有九年蓄储,而是指京城。储蓄标准不大统一,各州县也必须设一些州储县储,但不是很多。然而京城必须设九年之储,包括粮食布帛医药石炭等物资。

储蓄越多,浪费也必严重。

但这个储蓄很重要,例如万一国家有事,大军征发,急令各州县备粮那是不可能的,多数还是来自京城的储粮储帛,或者敌人突然来袭,不但城中得有充分的粮食布帛,还要将郊区所有百姓迁往城内,这些百姓也要吃喝。有了吃的喝的穿的,百姓始安,就可以坚守城池,坐等四方来援,以保城池不失。不但宋朝有,南唐也有,在金陵,洪州还有少量储蓄,北汉在太原,因此宋军围了好几个月,城中百姓不愁吃喝。南汉也有,在兴王府与广州。后蜀在成都。吴越在杭州。

事情发生后,三司要承担主要责任,特别是楚昭辅应当早在五月末灾情不断时就要提前预警。但他每天吃着茶,不大过问政务,导致问题出现时,警报开始高高拉响了。禀报的时间太迟。

但不能说中书没有责任,危机出来,中书是三司的决策机构,同样要承担责任,作为首相,赵普必须要与楚昭辅协商,将危机化解。

然而赵普没有。

它是战略姓储蓄,必不可少。

赵匡胤又继续骂:“朕设尔等有何用!若有失错,必将罪尔以谢众。”

发生了麻烦,老子就咯嚓你了。

还好,群臣都在,赵匡胤手中的玉斧子未砸下去,否则楚昭辅可能今天都活不过去。

楚昭辅仓皇不知所出,而且不能耽搁,耽搁一天危险一天。想来想去,看到京城粮价暴涨,坐不下去了,跑到赵匡义府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