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一品富贵 > 第四百四十一章 妖星(中)

第四百四十一章 妖星(中)(第1 / 3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这倒是一个好策子,你再想细一点,写一个札子于朝会上呈给朕,让诸臣工一起讨论完善。”

实际到了宋仁宗时,所有大臣都意识到这个问题,于是在陕西出现安抚经略招讨使这个古怪的官职,兼任边防数州所有军政财大权,以便统一指挥。不过那时武将没有话语权了,是文臣在打,是宦官在打,缺陷虽然纠正,可这些文臣当真能打好仗吗?有人说韩琦是军事家,打成那样子还是军事家?那么李继隆岂不是比李靖还要牛气?

但在这时改,还来得及!

这才是好同志嘛,说中了他的心坎里。

“因此春天时陛下征诸臣说军务,实际说来说去,就是那么一点儿弊病,然而反过来它们也有优点。如执行我朝军制后,安史之乱,藩镇割据,五代更替,甚至追源到前古。西晋与南北朝诸王夺嫡,东汉外戚宦官专政等丑陋现象,会不再发生。因此臣没有想明白,直到这次徐河之战,才豁然开朗。有办法兼顾。”

“说说。”赵匡义来了兴趣。

他不是固执者,固执的是东府那个家伙。赵普,以及赵普与宋九都看好的一个小家伙。实际当初宋九提出给各团练使与防御使权利时赵匡义就想过了,未必是团练使与防御使,这是指一州都部署,以及数州首将,但非是一路。手中兵力不会有很多,因此不会敢产生安禄山的想法。于是恩准同意。

然而它还不能解决宋朝军制的弊病,虽然一州都部署手中也有些兵力,可是兵力并不是太多,多少受知府节制,因此辽军南下,无人可挡。除非场场打出李继隆这两次奇迹之战。

赵匡义很高兴,他一直认为自己皇位来得不正,所以搞七搞八,但搞来搞去,还不是为了让百姓认可,三军认可,让皇位安全,国家安宁吗?可大家不知道他的用意,反而苦苦阻拦。

但宋九这样做,效果更好。

于是在百姓欢呼声中来到河洲,看了一球蹴鞠赛,然后返回。

宋九又邀请赵匡义去了西府,喊来二十个小吏,让他们下棋。

赵匡义更好奇,一边观棋,一边看着宋九。

中间利害关系赵匡义也知道,但边境一时得失,能与国家重大安全相比?只能择其长弃其短。

宋九能想出两者兼顾的办法,那是最好不过。

“陛下,实际解决它的办法很简单,李继隆已经提起了。”

“嗯。”

“那就是临时授权制,大股敌寇来犯,可从河东河北两个防区择一名智勇双全的重将,临时授予他指挥一路所有将兵的权利,以便统一指挥。协调作战,集中兵力。敌寇去后,此权收回。同时明诏诸将,若无敌寇来犯,以虚假情报获得朝廷授权者。可以拒绝其指挥。再规订此将不得指挥诸将退后过深,以防将重兵率回京畿谋反作乱。那么唐朝藩镇之患便可迎刃而解。”

棋下完了,宋九说道:“蹴鞠赛也有各种阵型,可高明者,会因为各人的身体素质不同,如力气大,如跑得快,如带球球感好,会安排一些适合的阵型,那么就会胜了。再者,如下棋,有的喜用炮,有的喜用车,有的喜用马,还有的居然能善小卒。这仅是一盘几十枚棋子的棋局,二十二人的球赛,居然就会产生这么多变化。若是放在数万数十万军队中,会有多少变化?”

说正事了。

赵匡义显然会意,缄默不语。

宋九抽出他春天时刻意讨要来的,张洎王禹偁等人的奏呈,说道:“他们有的说得很对,可未说准确。如张洎等人说设两镇,以便河东河北统一指挥,不再是各自为战,一盆散沙,以让辽人各个击破,又能集中兵力打退敌人。然而他们有没有想过,若那样,一旦失控,安史之乱岂不是前车之鉴。”

“卿中的也。”赵匡义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