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回到清末当悍匪 > 第一百七十九章 日本的抉择

第一百七十九章 日本的抉择(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王放心,这事臣下自会找人提出。”

这事必须有个挡脏水的,明治天皇和伊藤博文都不可能亲自出面。他们彼此之间商量起来倒是简单,空口白话,三言两语,但真正做起来却是千难万难。如今的日本已经进行了国体改革,这比王一所知历史上要提前了近两年的时间。日本建立了议会,权利开始变得分散。板*垣退之助的自由党和大隈重信改进党是目前日本最大的两大在野党,党员人数众多,民间影像巨大。即便他们处于在野的状态,但是与伊藤政府争权的态势却从未改变。凡是伊藤博文要推行的,他们就很可能反对。

好吧,就算二人为了日本的利益同意了伊藤博文的方案,但是整个方案的实行依然困难重重。如何恢复与东北之间的关系,单单是王一那边就不可能通过。如何与清国建立密约,这更是难上加难。而即便前面的条件都顺利达成,但是如何对东南亚诸岛用兵,不但明治天皇心中没底,连政策的制定人——伊藤博文自己也是只有一个大致的轮廓。而其中最大的困难,就是海军问题。

最初日本受到法国的影响,主张建造以小舰对抗大舰,借助数量优势取得最后的胜利。如是近海防御,这样的政策倒是可以实行,可是一旦对东南亚岛国动手,小战舰无法进行远航,那么这条政策就没有实施的丝毫可能。毕竟要与打仗,可是连船都过不去,那还打什么啊?

除了海军的既定路线问题,还有一个更难解决的矛盾摆在伊藤政府面前。就是萨摩藩和长州藩之间的巨大矛盾,而反应在政策制定上,就是先海军,还是先陆军的问题。

明治天皇一惊,没想到伊藤博文竟然会有这样的提议。

“这……”

“现在我们与清国的处境是相同的,全都无力单独面对如今日渐强盛的东北。但是相比较起来,清国的压力要比我们大得多,毕竟东北从名义上还是清国的领土,但是东北眼前这种不服天朝管的情势,从清廷的角度来说,就是对皇权的极度蔑视,这对任何一个帝制国家来说都是不能接受的巨大挑战!也许现在的清廷无力反抗,所以他们能够容忍东北的离心离德,但是清国的其他省份呢?那里的封疆大吏会怎么想?民众会怎么想?王,不要忘了,清廷是人口占少数的满族皇权,而不是人数站着绝对优势的汉族皇权。清廷里那些满族人天生就带着一种被包围的不安全感。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代表的只是少数满族人的利益,而不是真正全部清国民众的利益。这样的政权天生就带着缺陷,所以我们与清国结盟不是没有一点机会的。”

明治天皇不说话,沉默了许久,好半天之后才道:“我们对清国不在伸手么?”

“暂时我们必须要保持好与清国的关系,维持良好的商贸,借此充盈我们的国库,振兴我们的经济,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维持在东亚的存在。”

即便伊藤博文在强硬,也不敢让这两大地方藩之间的对立明面化,要知道明治天皇政权的建立,就是以这两大藩的支持为基础了。一旦他们的矛盾公开坏,很可能引起第二次西南战争,而最坏的结果就是东北的武力干涉。日本内乱起,东北一定不会放过这样一个一劳永逸解决日本麻烦的机会。真要出现这样的局面,伊藤博文就是日本最大的罪人。

改革的路不会好走,即便明治天皇和伊藤博文心中有了计较和准备,但是依然为眼前的重重阻碍,头痛不已。可日本现在就是这样一个三岛之国,本州,九州,四国。若不自强自立,很可能就会亡族灭种,彻底从世界上消失。

“王放心,若是我们能在东南亚诸岛站稳脚跟,经过几年的发展,我们未必没有对东北翻盘的可能。到时我大日本帝国的强盛,屹立于世界民族之巅,就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伊藤博文眼中闪着坚定的目光,看起来让人信心十足。<er>

明治天皇当然明白伊藤博文所言,不过放弃清国,就相当于放弃了成为强国的希望。他站起身,望着院子里雨水滴落湖面溅起的涟漪,听着急促的雨声,心中也是百转千回。

伊藤博文当然也明白自己王的想法,只是日本眼前的情形已经没了其他的选择。若不执行上面的政策,而继续选择与东北硬碰硬,同时又与清国之间保持敌对紧张关系。那接下来,即便有英国和美国的支持,日本的情势也是危如累卵。

“明白了!”明治天皇终于下定了决心。“不过似乎光靠我们自己发展,很难扭转眼前的形势。”

“王,您真知灼见,确实如您所言。不过,我们也并非没有发展的可能,首先就是要保持与英国和美国的良好关系,加强对这些外国人的开放力度。这样他们在我们国家投入的越多,与我们的纠缠也越深,这样一旦东北要对我们发动攻击,也必然会顾及到这些列强在我国的利益,让他们不敢轻易对我们动手。”

伊藤博文说的好听,其实这计策就是所谓的驱虎吞狼。可是英国人和美国人并不比东北好相与,而且日本国内一直存在着将外国势力驱逐出国境的民间诉求。如今明治天皇要是做了这个决定,显然就站在了民众的对立面上。未来官方与民间的对立,可想而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