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军火帝国 > 第二十七章 北方工业

第二十七章 北方工业(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科瓦尔和林玉山费尽了心思,不管是银行还是黑市,尽快的将手中的卢布全部换成了美元,宁可汇率低一些,没有时间慢慢兑换呀。尼森伯姆美元是要的,但是不要卢布。

留下足够的美元订金后,科瓦尔跟着陈安一并撤退了,随船的还有负责安装发电设备的三名洋人技师,他们要在甘肃至少待上半年,教会陈安手下的人可以简单的操作和维修发电设备。

至于教授技术,这就不用想了,陈家庄的人得益于林先生的公益私塾才大部分人都认识几个字,其他人基本上都是文盲呀。不过幸好,还有个科瓦尔,他学会一些后,自然懂得必要的技术了。

坐在英国人的轮船上,陈安跟科瓦尔嘀咕了很长时间,最终决定从陈家庄的少年中,选择十几个机灵的,跟着科瓦尔一起从头开始学。技术还是要掌握自己手中,才放心呀。否则万一坏掉了,洋人技师又都不在,不就白买了吗。

陈安始终没有想到的是,围绕这套炼钢设备,技术人才问题只不过是他所碰到的第一个难题而已,以后还多着呢。

陈安一想也对,有个公司好对外打名气,当然如果有个外国人挂在外面的公司就更理想了,可以减少很多麻烦的。

转头对科瓦尔说,“既然你承认我是老板,帮我成立一家公司怎么样,我们另外签订协议,我全资收购你的公司。当然,你的薪水和奖金,比照技师翻倍,还可以享受干股分红。”

科瓦尔大喜,差点扑上来就要亲吻自己的老板了,尼森伯姆亦是羡慕不已。

几天后,在上海公共租界登记注册的,以波兰犹太人科瓦尔为法人的北方工业公司正式挂牌成立。紧接着,一笔近四十万两的订单就签给了来自美国的尼森伯姆。

犹太人?陈安嘀咕了一阵,科瓦尔不是波兰人吗,怎么又变成犹太人了?

从重庆往上,就换乘纤夫肩拉的木船了。跟着来的三名洋人技师,一如此的险滩和小巧的木船,马上找到科瓦尔,告诉他这个航道,大型设备是运不上来的,要不靠陆路运输,要不炸开险滩用轮船上来。

为了这份来之不易的合同,美国驻沪领事馆甚至都惊动了,领事亲自邀请科瓦尔参与晚宴,表示对北方工业公司选择美国商品表示感谢,但是又对科瓦尔选择到极为偏远的甘肃开发炼钢业十分不解。

科瓦尔充分展示了一个犹太人暴发户的派头,毫不在惜金钱是否能够产生效益,最终让人私下嘀咕几声又是一个突然获得巨额遗产的犹太人子弟吧,总算把由头混过去了。

甘肃那头也被惊动了。陕甘总督升允特地发来电报咨询,并表示将派兰州道彭英甲亲自接待科瓦尔北方工业公司的入驻甘肃。

陈安意外地发现客栈周围出现大量形形**的密探间谍,甚至有朝廷的人也在不时出没。动静闹得有些大了。

当机立断,陈安马上带上刚到手的蒸汽发电设备,雇上一艘英国人的火轮,马上从长江直上重庆,返回甘肃。简单地跟尹氏姐妹告了个别,其他几个人都出发了,只有两姐妹留守。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