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席卷天下 > 第975章:有所为,有所不为

第975章:有所为,有所不为(第3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临淄的情况与建康别无二般,同样是城市边上有一条河流,那条河流又直接拥有出海口,依靠水运的便利成了汉帝国第二繁荣的城市。

谢安知道中枢关于是不是要让建康和临淄继续那么繁荣下去存在争议,超过半数是认为长安才应该是整个帝国最繁荣的地方。

他们本着为国家好的出发点,每人至少都一次上书,内容的写法可能不一样,观点都是出奇的一致。

刘彦存在疑虑的唯一一个地方,是一旦将建康和临淄的富户进行强制迁徙,还是那种很短的时间内一次性迁徙完毕,国家经济肯定是会遭受近乎于毁灭性的动荡。

富户被迁徙走,他们不会选择保留固定财产,是会恐慌性地抛售。那么问题来了,有那个钱去买的人肯定也在迁徙的名单之中,谁会接受人和财产相隔数千里之遥?

刘彦虽然不经常出宫城,每次出来则是肯定会亲眼看一看市民,看他们脸上是否红润,再看衣物穿着。

下雪天气,出门闲逛的市民并不多,便是出门行走在街道也会是行色匆匆。

刘彦亲眼所见之下,看到的每一个市民都是脸上红扑扑,却是没有多么地觉得骄傲,气候寒冷又出门给风吹,除非是被冻到发青,要不谁的脸上不会红扑扑啊?

只能是从衣着观察,寒冬的天气下,想要出门肯定是要做到保暖,市民有一个算一个基本上是衣服一层又一层,套在外面不是皮草大衣,就是厚厚的羊毛衣。

刘彦本来是想直接前往天坛广场,下了车走到一半临时改变主意,决定去城南的市集。

国家收购倒是方法之一,但吃相将会是前所未有的难看,谁特么以后还会搞商业?

结果必然是大量的产业直接被放弃,工坊和工厂纷纷倒闭或是关闭,夸张的失业潮将会发生。

“这……”谢安听了刘彦的说法露出了吃惊的表情,就好像他没有思考过似得:“陛下深谋远虑,臣未能及。”

刘彦才不相信谢安没有进行过相关的思考,只是因为出身以及身份的关系,想到了也不敢说罢了。

既然是临时更改地点,肯定不是决定了就立刻动身,依然是要给相关的防卫人员有时间来进行布置。

“建康有水道之便。”刘彦也想过迁徙天下富户到中央,可是很多次都在要下令的时候作罢:“外联诸邦,商货售卖便利。”

建康连接着长江,长江又有出海口,在这么一个没有空运的年代,陆运的成本又太大,水运才是节省运输成本的最佳方式。

同样的一件商品,必然会因为运输的成本而增价,而购买商品肯定是希望价格更低一些,建康就是因为水运的便利才聚集了天下商贾,也吸引了采购者前往。

聚集起来的商贾,他们慢慢就会将自己的工坊开设到建康周边,形成一种自然而然的循环,建康就那么成了汉帝国经济最为繁荣的城市。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