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仙侠 >松山迷情 > 第七章、渊壤别于塞

第七章、渊壤别于塞(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高峰乡扁桶峡村的尤友贵老汉,七十三岁,老伴儿周世清七十一岁,十年前在外打工的儿子命丧小煤窑,儿媳带着孙子远嫁他乡,老两口居住的两间土屋已经是瓦烂椽子稀,大落大漏、细落细漏,外面落大雨屋里落小雨,外面雨停了,屋里还滴答滴答落个不停。每天的生活流程是,天亮起床、尤老汉下地拾缀庄稼、老伴儿在附近检柴禾烧早饭、大约十点半尤老汉回家吃饭并顺带草料回家,吃完饭后再下地,每月遇天气好时,抽一天时间去高峰乡赶乡场买些油盐,其开销全部来自鸡屁股银行。如果久旱不雨,七十几岁的老人还要到三里外的小溪里背水吃。

八里峡乡黄粱坑村赵小虎,三十一岁,父母年老体弱,基本丧失劳动力,又因父母是表兄妹近亲结缘,四十来岁的哥哥智能障碍,算是废人一个,全家四口生活在爷爷那一辈留下的木架房里,可以说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家境差娶不起媳妇,小虎只好当大龄青年,想外出打工,家里实在丢不下。好在去年照上电灯了,不愁打煤油了。要置办油盐等生活必需品,首先步行五里山路到三里沟村,再搭摩托车去八里峡乡乡场上,匆匆忙忙差不多要花一整天功夫。

现状篇以及奋进篇用翔实的数据和大量的具体事例、真实的画面,客观地向人们展示了松山市发展不平衡的现实,指出了深化改革的紧迫性,把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必要性和难度提出来,让大家理性地去思考、去探索下一步改革的出路,启发人们只有不断解放思想,大胆往前冲,以求缩小并逐渐消灭差距,让全社会均衡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愿景。

两个小时过去了,电视片播放结束,会议主持人刘明远宣布:“现在,按照事前的安排,请何市长发问。”

何伟力清了清嗓子:“同志们,我们这不是别出心裁,也不是搞什么花把戏,我们就是想通过这种形式,来认清形势,好的、差的甚至很不好的方面,都要看清楚,找准自己的软肋,心中有数才不会迷失方向,才知道下一步该怎样跨出去。我要提的问题,都是电视片上放映了的,所有的答案电视片里都有。”

“今天何市长请大家来,主要议题是看电视,希望大家认真看,认真记,不要漏掉每一个细节,看完后何市长要提问的哟!提问时最好是都能答上来,如果是电视片上讲到的一些普通的问题我们都回答不好的话,那不仅仅是没有面子的问题啊!”他抬腕看了看表,问市政府办公室主任,“时间到了,人到齐了吗?”

“应到四十六人,实到四十六人!”

“好,广电局,开始!”

大屏幕上推出片名:城乡一体化,我们准备好了吗?

电视片由历史篇、现状篇、奋进篇、憧憬未来篇四部分组成。

讲到这里,何伟力稍微停了一下,喝了口茶,提高嗓子继续讲道:“下面请大家注意了,我提第一个问题,请大家一定要注意听哈!”

“第一个问题:和我市关系密切的历史名人有哪些?至少举五个出来。”

“有走马荐诸葛的徐庶、唐代文学家、诗人元稹、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徐向前、**、许世友、以及原红四方面军领导人张国焘。”文化局长立即抢答了。

第一部分历史篇,简明扼要地阐述了松山市的历史沿革、发展史实、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上所处战略地位,重点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变化和取得的成就。第四部分憧憬未来篇,根据目前的现状,提出了要缩小城乡差别,全面实现小康,必须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总体部署,动员全市人民抛弃山区意识、小富即安的意识,把松山市建成连接蜀巴鄂秦的物资集散中心、工农商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工商和生态旅游城市。

片子的重点在第二部分现状篇和第三部分奋进篇,也是何伟力他们这次调研的主要成果。按照何伟力“要发展必须先要搞清市情”和“不能光讲好听的,要把差距找够”的要求,从暴露城乡差距和社会分配严重不公的矛盾入手,采用描述、分析、对比的手法,详尽地把松山市物产资源丰富、地理条件优越、主城区发展较快、边缘地带严重滞后、改革开放的成果不能人人共享、贫富悬殊加大的状况展示给观众。电视片用数字告诉人们,一百一十五个乡镇中,还有高峰、五沟、八里峡、涯铭等十六个乡不通公路,三十二个乡只通土路,路况差,下雨天不能通行;七百六十八个自然村通水泥路的一百五十二个,通土路的三百八十六个,两项合计一百三十八个,占总村数的百分之七十。没有通公路的乡和村,居民们仍然享受着肩挑背磨的待遇。

片中分别对居住在主城区的两家普通居民、边远山区的两家普通居民的生活现状进行了对比:

周志成老人,七十一岁,退休干部,和老伴儿刘凤英居住在湖西飞龙苑三幢五楼一号,老两口月养老金收入六千元,住房面积一百二十三平米,三室一厅两卫一厨,家具家电齐备,颇具现代化水准,在外地工作的儿子儿媳周末自驾回家和老人团聚,孙子在北方某大学学习。他和老伴儿每天早晨七点钟起床,喝杯牛奶吃些糕点后到公园散散步,然后去老年大学参加活动,请钟点工一人,负责煮午饭、晚餐,月工资一千元,由儿子支付。

家住湖东片区的汪东,三十二岁,污水处理厂水处理工程师,妻子任芬,二十八岁,自来水公司化验员,小两口月收入九千元,有住房一套一百三十二平米,汪东座驾东风风神,任芬自驾奔奔,母亲退休后帮他们料理家务、带孩子。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