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网游竞技 >嘿!我是早教书:全面解读哈佛大学智能教育 > 权利与公民教育,让孩子更快融入社会

权利与公民教育,让孩子更快融入社会(第1 / 4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所谓不卑不亢,是要告诉孩子不去招惹别人,但被别人欺负了也不要一味忍让。孩子还小,或许不懂进退,但遇到这种特殊情况,要有告诉家长、老师的勇气,这样才能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帮助孩子分析情况

正确的权利意识教育可以锻炼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人际交往的能力。在美国,如果孩子受到了别人的欺负,家长会鼓励他“面对现实,自己去解决”,如果孩子没有类似的经历,家长可以耐心地帮助孩子分析事情的严重性。这样孩子就会自觉认识到自己的权利受到损害的时候,要靠自己讨回来。

桑迪听完妈妈的话,坚定地点了点头。几天之后,桑迪又全身脏兮兮地回到了家里,手掌还蹭破了皮。不过他显得很高兴,一回到家就大声向妈妈宣布:“他们向我道歉了!”

妈妈看着颇为狼狈的儿子,并没有仔细询问,只是微笑地对他说:“桑迪,我为你感到骄傲!”

桑迪的妈妈不明白那天下午到底发生了什么,不过她知道,从那之后,自己儿子的个性变得更加开朗了,遇到事情时也不再像以前那样犹豫了!

爱心课堂

面对孩子受欺负这件事情,家长通常采取两种方法:一种家长遵守着“以和为贵”、“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处世态度,只要孩子没有受到严重的伤害,安慰几句也就没什么事儿了;还有一种家长在看到孩子被人欺负之后,会立刻出面为孩子讨公道,一定要让孩子扬眉吐气不可。

用权利维护自己

人们的幸福是需要权利去维护的。

——法朗士

如果您的孩子因为性格温和、身形弱小,成为了众多孩子欺负的“受气包”,面对一脸委屈的孩子,你要如何处理呢?小孩子打架是在所难免的事情,如果您的孩子正面临着一场“决斗”,您会怎么办呢?孩子的判断力还不成熟,经常吃亏却不自知,如果您发现这种事情,要怎样提醒他呢?

哈佛故事

虽然这两种处理方式都可以平息事件,但是对孩子的品格发展却没有起到有用的帮助。在第一种家长的教育下,孩子只会变得越来越懦弱和敏感,甚至会出现自闭、抑郁等严重的心理问题;第二种解决方法看起来很是威风,但是父母却没有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看问题,有些孩子很可能会因为父母的这一举动而更加难堪,有的则可能会因为父母的这一举动,开始自以为是,以父母为靠山,到处招惹是非。

这两种方法之所以不能收到积极的效果,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父母的出发点不妥。吃了亏、挨了打、受了欺负,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并不是为了求和,那样只会无限度地助长对方的气焰;当然也不是为了要报复对方,那样只会导致双方好勇斗狠。解决问题的核心应该是“要维护自己的尊严和权力”。当孩子受到欺负或者欺骗的时候,即使对方没有恶意,也会在孩子的内心造成或多或少的伤害。这时,父母应该要给予孩子适当的引导,让孩子自己学着去维护自己的权益,维护自己的尊严,帮助孩子形成正直、坚强、理智的优秀品格。

教育小妙招

孩子被人欺负,家长要向孩子灌输权利的意识,让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哈佛教育专家认为,家长有责任有义务让孩子树立“权利”的观念。

·不卑不亢

6岁的桑迪是一个十分安静温和的小男孩。有一次,在放学的路上他被两个邻居家的孩子戏弄了。虽然十分难过,但他并没有把这件事告诉别人,而是自己忍了下来。但是,这件事并没有因此而过去,自此以后,每次碰到这两个孩子,他们都会上前欺负桑迪一番。最后,这件事情被桑迪的妈妈知道了。

桑迪的妈妈说道:“孩子,你心里一定很难过吧。”

桑迪委屈地说:“妈妈,我不明白,他们怎么喜欢欺负我呢,我不知道该怎么做?”

妈妈把桑迪拉了过来,语气坚定地对他说:“我并不了解他们为什么会欺负你,但可以肯定的是,你并没有错!所以,桑迪,没有错的人不应该低着头流眼泪,你需要昂首挺胸地接受他们的道歉。”听到妈妈的建议,桑迪愣了一下,显露出期待却又有些犹豫的神色。

“不要怕,桑迪,如果你认为自己是对的,就有权利要求对方向你道歉,勇敢地去面对才能解决问题。”妈妈鼓励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