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雄霸天下之光绪大帝 > 第一百二十四章 准备就绪

第一百二十四章 准备就绪(第1 / 3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按照原计划,铁路将从西北方向,穿过平壤,一路往东南延伸。但是丁云桐发来的密电,命令要尽快完成平壤地区的铁路建设。而平壤的东面是大同江,西面是大同江的支流普通江,原计划是要在普通江上修建铁路大桥,虽然技术难度不小,但建成后意义重大,首先正好能沟通两岸,其次铁路线能受到平壤的掩护,从经济和军事上讲,更为有利,但同时必然要耗费大量时间。

鉴于形势紧迫,经过丁云桐的批准,詹天佑不得不采取替补方案,让铁路线拐一个弯,从北方绕过牡丹峰脚下,再进入平壤地区。由于避开了普通江,施工难度降低,速度就会大大加快。但弊端就是,铁路线和平壤城,平行排列于大同江西侧,一旦敌人从北方渡过大同江,就能截断铁路线。但为了赶时间,也只好这样了。

同一时间,袁世凯也正在进行最后的准备。

8月25日,他正把诸多事大党成员,集结到了一起,进行紧急商议。由于担心如果诸大臣出城前往袁世凯驻地慕华馆,容易引起开化党及日本人的警惕,因此袁世凯把集会地点放在了工曹判书赵宁夏的家中。所谓工曹判书,相当于建设部部长,而赵宁夏的威望虽然不如事大党三巨头,但此人可以说,是朝鲜内部最亲华的人。以他的理念,中朝是藩属关系,压根儿就是一国君臣,朝鲜国王是自己的王,中国皇帝就是自己的皇帝,其认识之彻底甚至要超过三巨头。

除了赵宁夏,还有金允植、金弘集、鱼允中、金炳始、沈舜泽,还有一些亲华的闵妃族人,如闵台镐、闵泳穆、闵泳骏等,加上新军四个营的指挥使李祖渊、韩圭稷、尹泰骏、闵泳翊。事大党核心汇聚一堂。

更新时间:2014-02-13

朝鲜半岛位于亚洲的东北部,与大陆相隔着鸭绿江和图们江,几乎没有陆地连接,仿佛是被一条狭窄海峡隔开的大岛。整个半岛多山和高原,平地只占了20%,尤其是北部,更是丛山峻岭,一望无际。仅有的平原几乎全部位于半岛南端,因此粮食几乎都产自南方,尤其是位于东津江与万顷江流域的全罗北道,拥有朝鲜半岛最大的湖南平原,号称半岛的粮仓。所以前世朝鲜粮食困难,在地理上就先天不足,因为主要的粮食产地都在韩国。

朝鲜半岛的战略位置极为重要,仿佛一只大脚,从亚洲大陆伸出来,踹向海洋中的日本列岛,而且与日本相距不远,从日本九州出发,只需一天就能抵达釜山,可以说朝发夕至。

正由于此,历史上日本曾经无数次入侵朝鲜半岛。早在公元200年的时候,日本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统治者神功皇后,就以“毅然”侵略朝鲜而世世代代受到日本人的崇拜。

尤其是从公元四世纪开始,日本更是连续大规模入侵,从朝鲜半岛掠夺了大量的金银财宝和人口图书等。到了公元5世纪,日本人甚至在朝鲜半岛南部建立了一个叫“任那”的殖民政权。

袁世凯提出,准备要对日本进行经济封锁,推行三大特别法令:防谷令,限金律和禁布谕。

侵略的狂潮最终被强盛巅峰的唐王朝终结了,公元663年,日本军队在白村江战役中被唐朝军队彻底击败,数万日军被歼灭。

这次战役,意义不亚于日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彻底领教了唐帝国的强大,随后不断派来“遣唐使”,向唐朝学习,从此之后,在长达千年的历史中,再也不敢进犯亚洲大陆。

直到公元1592年,丰臣秀吉统一了日本,再次进攻朝鲜,多年苦战,最终还是被明朝击败,丰臣秀吉又气又急,一病而死,日军残军泱泱撤回,日本不得不再次收敛了三百年。

历史的轮回又再次上演了。

1883年8月21日,在朝鲜北方重镇平壤北郊的牡丹峰上,中国建设部下属铁路局的局长詹天佑,正在紧张的看着图纸,关注着山脚下的铁路建设。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