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庶族无名 > 庶族无名 第236节

庶族无名 第236节(第4 / 5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陈默这边汉室宗亲本就不多,因此选择起来,反而容易,血统纯正的,就刘能这一个,事情自然也就变得简单了许多,除了刘能之外,其他汉室宗亲多是旁族或没有录入族谱,虽然刘能本身并不优秀,但对于如今的天下来说,天子……不需要优秀。

而陈默回洛阳之后,还迅速处理了两件事,其一便是向曹操泼脏水,指责曹操弑君,其二便是命武义屯驻于中牟一带,将张绣送入武义麾下听命,同时调徐晃入河内,余昇则被调往武义麾下,专门负责中牟、开封一带的防线布署。

除了这两件事,还有一件事情,陈默门下幕僚贾诩因多日不曾理政,被陈默下狱,当然,贾诩平日里就没什么存在感,而且官员旷工这种事可大可小,陈默如此做法,显然也有整顿风气的意思,相比于如今关乎天下的大事而言,贾诩被下狱这种小事,很难引起旁人的注意。

北方三雄在天子驾崩之后不久,便迅速拥立新帝,也让其他诸侯看到了脱离掌控的希望,几乎是在陈默、曹操拥立新帝不久之后,江东孙策也迅速做出了反应,拥立刘基为帝。

刘基乃刘繇长子,而刘繇乃是高祖之子齐悼惠王刘肥之后。

这一次三大诸侯之中,袁绍反应可说是最快的,陈默、曹操不是不想,而是这个阶段,他们二人各自回去之后,便立刻将弑君之名望对方头上扣,同时也是将这次的恶果尽量消除。

曹操回到睢阳之后,立刻下令撤去荀彧、曹昂、曹洪等人的官爵,不管如何,天子是在他们的看管下被害,就算安抚那些世家豪族,也必须处置这三人。

当然,官爵虽然撤了,但该管什么还管什么,荀彧、曹洪可说是曹操的左膀右臂,而曹昂也是曹操默认的接班人,自然不可能真的直接扔了。

忙完这些,又安抚群臣之后,曹操便开始让荀彧专门负责将弑君之名扣在陈默头上,而事实上,虽然没有明确证据证明,但这件事跟陈默脱不开关系,也不算冤枉了他。

至于拥立新帝,曹操这边的汉室宗亲倒是不少,刘晔就是不错的人选,但此人才智极高,而且人脉也颇广,有佐世之才,若立此人为帝,恐怕难以控制,而刘晔一直以来也十分低调,发生这件事之后,便立刻称病不出,谢绝见客,显然也无意帝位。

孙策横扫江东,击败刘繇之后,刘繇逃往投奔刘表,却在次年于豫章一带病逝,后来孙策讨伐江夏时,途经豫章时,悼念刘繇,并将刘繇之子带回来善加礼遇,而刘基今年刚满十六,姿容美好,有威仪,颇得孙策喜爱,如今天子驾崩,孙策第一时间便想到立刘基为帝。

在与刘基以及江东文武商议之后,便迅速定下决断,在刘能、刘威登基一月之后,在柴桑登基称帝,孙策领大将军之职,总览江东军政。

虽然有些自娱自乐之嫌,不过以刘基的出身,拥立为帝也的确够格,所以孙策这个大将军还是有些分量。

四帝先后被立,之后,刘表和刘璋的地位就有些尴尬了,尊帝?尊哪家?称帝的话,他们出身倒是足够,但自立为帝的话,没人听,荆州士族并不支持刘表称帝,而蜀中刘璋虽然继承益州已经有几年了,但人心未附,也担心陈默因此出兵攻蜀,所以迟迟举棋不定。

但除了刘晔之外,睢阳宗亲虽然不少,但合适的却不好选,刘协的死,也影响着曹操对汉室的态度,刘协不死,虽然天下诸侯割据,但却无人敢称王称帝,但现在刘协一死,袁绍火速拥立刘和继位,陈默那边,恐怕也会迅速推举一位新帝继位,接下来,恐怕就是帝王时代了。

原本掌握在曹操手中的大义名分将荡然无存,这天下不只将出现几个朝廷,所以这件事上,曹操不能等,在仔细选拔,又与朝臣商议之后,从睢阳的一众宗亲之中选出刘威作为新帝。

刘威乃沛献王刘辅之后,皇室族谱中有清晰地记载,血统纯正,而且也有名望,只是身世坎坷了一些,其父在前年病死,一直都是朝廷出钱养的,年纪……八岁,但胜在血统纯正。

而陈默拥立新帝几乎是跟曹操同时拥立,相比于曹操,陈默能选择的范围可没那么大,洛阳朝廷虽然是朝廷,也有汉室宗亲,但根正苗红的却不多,与赵温、杨彪、钟繇等一众朝臣讨论数日之后,最终选了广陵思王刘荆的后代刘能为新帝。

刘能年方十八,人不算太聪明,之所以投奔陈默,不是因为这里是朝廷,而是因为当初陈默给的待遇不错,要知道,陈默这些年来,满朝公卿的俸禄可一分没发过,但汉室宗亲只要肯来,陈默这里的待遇就不会差,刘能是个败家子,家财被他败光,父亲被他气死,最后自谋生路却又无生财之道,只能仗着汉室宗亲的名头四处蹭饭,后来听说陈默这边待遇不错,就来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